中国烹饪大师方元法为“洋学生”们现场示范如何擀面做水饺。赵磊摄
在一条新鲜鳜鱼的鱼身打上十字花刀,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起锅,装盘,浇上番茄汁……昨日下午,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实训室内,3名操着英语的小“主厨”,把刚刚学做的茄汁菊花鱼端到了中国烹饪大师戴涛的桌前,等待他的点评。
3名小“主厨”是国务院侨办组织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冬令营中的营员,上周抵汉。他们与来自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4个国家的100余名营员,来到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做一道中国菜”。这些营员大多为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中国烹饪大师方元法、戴涛担任这些“洋学生”的主讲老师。学生们分为红案、白案两组,学做鱼香肉丝、麻婆豆腐、茄汁菊花鱼、清蒸武昌鱼、水饺等5道中国传统菜点。两位大师先现场示范,并介绍这些菜点的文化。“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戴涛讲解中国豆腐的起源时,学生们好奇地盯着一块正方形豆制品研究起来。听戴老师讲可以生吃,两名淘气的男孩忍不住掰开吃了起来,边吃边用蹩脚的汉语说:“这个长得像魔方的东西,味道还不错呢!”引得同伴们大笑。
制作鱼香肉丝、茄汁菊花鱼时,戴涛熟练的翻炒动作、精美的刀工让学生们看花了眼。两道菜一上桌,学生们就不顾“形象”地吃起来。不少人恍然大悟:“原来鱼香肉丝不是鱼和肉丝混在一起炒的呀。”
一位祖籍四川的华裔学生吃过鱼香肉丝后,急不可耐地现场学艺。他一拿起大铁锅,手就开始抖起来。由于力度不够,一道菜做完,他累得满头大汗。看到戴涛尝完后满意的笑容,他信心满满地说:“要把手艺带回家给父母尝尝。”
来自印尼的陈领队和两名女生合作,做起“好吃、好看、不好做”的茄汁菊花鱼。他们挽袖想下刀,但不知从哪里下手。戴涛切一刀,3人学着切一刀。花了近20分钟,他们终于把菜做好了。陈领队表示,自己特意买了烹饪书,准备为爱吃中国菜的家人露一手。
(原载《长江日报》2013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