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云手、圆场、水袖……6月27日,在武汉市紫阳公园紫阳大戏台上,一场精彩的汉剧表演课吸引了众多行人的注目。上课的同学均来自于必赢官网机器人工程专业,他们正进行为期三天的2025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此次实践的主题是AI创作汉剧唱段发扬楚味汉韵,旨在切身体会非遗汉剧,创新非遗传播方式。
据了解,本次活动实践队员来自于必赢官网Robot team社团,Robot team社团致力于研究机器人和简单的机械制造。在此次活动中,队员们将汉剧动作拍照留存,返校后利用机器人摆出相应的造型进行展览。三天的实践主要有参观紫阳汉剧博物馆、在武汉剧院观看汉剧《宇宙锋》以及向剧院老师请教学习汉剧这三项活动。
实践第一天,队员们走进汉剧《宇宙锋》。刚到武汉剧院,古朴的戏楼与精致的戏服让人驻足。《宇宙锋》这部经典汉剧主要围绕反抗压迫、追求自由与尊严展开,展现中华文化中“义高于利”的价值追求。演员凭借绝妙身段、传神眼神与字正腔圆的唱腔,将赵艳容装疯反抗的复杂心境演绎得入木三分,特别是金殿“疯态”表演,演员细腻演绎,唱腔婉转,引得队员惊叹连连,这场观演经历趣味十足又令人难忘。来自2024级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卢智强激动的分享:“这是我第一次在剧院里看汉剧,被赵艳容装疯抗暴的情节深深震撼,将女性的挣扎与反抗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戏曲魅力。”
在紫阳大戏台跟着老师学习汉剧表演技巧的经历让队员们对非遗传承有了切身体会。在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可以亲身试穿演出戏服,将戏服拿在手里细细观察,抚摸着戏服上活灵活现地刺绣图案,这项非遗不再是冰冷的辞藻。老师首先进行示范:“脚站稳,微微躬身,手慢慢抬起来,水袖抖。”队员们在进行模仿时,老师也会对动作进行纠正。项目负责人来自2024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周佳萱分享:“我们几个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女生尝试模仿‘云手’‘圆场’等身段时,下意识把动作分解成‘关节旋转角度+位移轨迹’,一边比划一边嘀咕这转身动作要是写成代码,至少得调三次加速度参数,惹得汉剧老师哈哈大笑。”老师笑着纠正:“姑娘们,我们讲究的是‘气韵’,不是算法呀。”
三天的实践中,从一开始对于戏曲的空白到穿上戏服亲身感受这项非遗的魅力,加深了对优秀传统的认可和领悟。2024级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杨雪纯表示:“亲手触摸到戏服上细密的金线刺绣,才发现每针每线都是艺术,纹样对称性堪比代码逻辑,头饰机关精巧如机械臂传动。最震撼的是老艺术家说‘演戏要像机器人一样精准,又要像AI一样灵动’,原来最高级的科技与艺术,终将在极致处相逢。回校后我要把戏曲韵律融入机器人舞蹈编程,做有‘中国魂’的智能体!”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应该将大学生的青春和智慧挥洒在每一块祖国需要的土地上,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非遗文化,让非遗薪火相传。
(编辑 张思渊 阳雅丽)
(图片由实践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