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23日下午,经济学院税务系主任吕侠博士带领孔维成博士、窦雪萌博士和2025级税收学专业1班的师生团,走进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程。一方面打破“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壁垒,学生零距离感受企业工作流程,了解科创企业运营模式,探索税收政策在企业实际经营中的应用场景,提升职业认知与专业能力,为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系统化课程改革提供产业需求。另一方面推动博士科研“落地”,新入职博士和企业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区域产业升级进行面对面交流,有助于推动科研与产业发展战略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赋能。
师生合照留影。经济学院供图
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作为咸宁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创新平台,园区采取“政府主导、部门管理、平台投资、专业运营”模式,构建研发试验、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资源信息、产业金融和人才招引六大功能体系,是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重要引擎。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诸多院校共同成立了产教融合中心;与湖北经济学院签署了成果转化基地协议。
师生团先后参观园区展厅、武汉真彩智造、湖北岳达创想和深度触达(湖北)文化科技三家科创企业,了解3D打印医疗设备、化工新型光源系统、直播电商“六大生态”运营等。孔维成博士表示,科创飞地模式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实现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优化配置与协同发展,通过“前端孵化 + 资源对接”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本次活动推动企业、高校、人才等主体在跨区域场景下深度交流,促进产、教、学、研深度融合,既解决“产教脱节、研用分离”问题,又通过资源互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的闭环融合。
围绕参访见闻展开互动交流,吕侠主任鼓励同学们将企业实践中观察到的运营模式、技术创新点与税收专业知识相结合,深入思考税收政策在企业实际经营中的应用场景,有助于学生构建“理论+实践”的复合型知识体系。
师生进行参观学习。经济学院供图
“原来我的家乡发展得如此迅速,科创园这棵梧桐树帮我的家乡招来了更多的金凤凰”来自咸宁的孟震雯同学感叹到。本次实践课堂不仅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也为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未来,我们将会联合更多优质企业,通过拓展实地教学、联合科研等形式,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财税人才,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迈进。
(编辑 张思渊 李倩)
(图片 经济学院供图)